在UI设计中色彩的运用

颜色和其他东西一样,使用起来需要适度。在一个界面中颜色过多会让人找不到重点,而太少友让画面太单调。此时配色方案就是为了摆脱设计中对颜色难以取舍的困难而要必须去做的,以其为基准,在你的设计中灵活运用,让颜色使画面饱满而不杂乱。那如何做到颜色在设计中的平衡,如何让颜色成为你设计的一大利器,我们就此来讨论下。

超全面的用户引导设计指南

网易UEDC-任轶:用户引导,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医院的科室指向标、交通警察的指挥手势、男厕内为了达到“精准射击”的小苍蝇…… 然而,当我们看到不知是该“推”还是“拉”的门把手、看不出状态的开关、摸不清头绪的指示标,便会产生迷惑甚至焦躁。

点融理财4.0改版踩过的那些坑

Doris:来点融将近两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三次大改版,我们团队也从开始的十人左右渐渐壮大到了三十多人,这次的改版和不同领域的小伙伴们合作,确实获益良多。如果说第一个大版本只是实现基本投资功能流程,第二个大版本是优化界面设计,那这次的四点零就是加入了产品运营、最新设计趋势和情感化,让一个app从能用,好看,到让用户喜欢,也算是一种产品成长和成熟的历程。

UI设计中插画那些事

在互联网产品刚刚兴起的阶段,app设计非常简陋甚至直接就是网页端的另一种打开方式,用户对app的期望也不高,只需要看懂即可。但是随着手机与人们生活联系日益紧密,如今我们清晨醒来,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手机,或是晚上让手机伴我们入眠。手机不仅仅是工具,它开始变成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或者说是身体的延伸。

字体设计没那么难

在说字体设计之前我不得不提一下“格式塔心理学”,这是我们省略与变化字体笔画的理论基础。 格式塔系德文“Gestalt”的音译,主要指完形,即具有不同部分分离特性的有机整体。将这种整体特性运用到心理学研究中,产生了格式塔心理学,其创始人是韦特海墨、考夫卡和苛勒。20世纪30年代后,他们把格式塔方法具体应用到美学中,与心理的各个过程结合,促进了具有格式塔倾向的美学研究。(来自百度百科)

为什么在APP设计中,应该慎用左右横滑设计?

移动端屏幕越来越大,但用户对内容量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如何在有限的屏幕内透出更多的内容,是设计师们研究的重点。 常用的内容拓展设计有:Y 方向 List 滑动、Z 方向 3D Touch 、入口式内容折叠等。今天想和大家聊的,是其中的“左右横滑”卡片式交互设计。

设计背后的思维能力

Sophia的玲珑阁:最近群里的小伙伴问到,想知道设计背后的技法,阁主理解的技法是指设计背后的思维方式。很高兴大家能开始有这样的想法。能这样想说明大家都想进步,在真正思考!

如何有效划分视觉层级?

在我们做界面设计的时候,信息层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信息的优先级能更直观地帮助产品达成业务目标。本次我们将通过两个实际案例来分析如何有效划分视觉层级。

你只需要5个用户去做可用性测试

有些人认为可用性测试的「投入产出比」比较低,只有罕见的网页设计项目才有资格使用这种研究方法,才能承担大额的预算和奢侈的时间表。 这是不对的。 过于精心设计的可用性测试是一种资源上的浪费。 最好的结果来自不超过 5 个用户的测试,尽可能分解你的可用性测试变成小测试。

5个实战经验,带设计新手走出迷茫期

其实菜心和大家一样都经历过阶段性迷茫,但我可以把自己经历的一些浅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有所启发。 经历的过程如下: 想学的太多 学会放弃 找好定位 不断细分 坚持与突破 回报会有的

控制感,给你的用户体验加分的3个方法

网易UEDC – 魏永振:用户体验的概念一路成长壮大,系统性概述的书籍和理念层出不穷,可执行落地的方法技巧随着技术的进步在不断变换。然而无论概念、环境如何变换,都是让产品通过媒介与人建立关系。所以其研究人性、塑造人类行为的目的却一直未变。

规范、方法、一致性,真有那么重要吗?

苏大牙牙牙 :不可否认,被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设计规范、方法及一致性对我们日常工作很重要。它可以提升操作一致性、提高工作效率、延续品牌定位等等… 但是,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之所以有了这些方法和规范,导致很多设计师习惯性处于舒适区,从而放弃独立思考。每天做着重复性的工作,复用着前辈制定下来的模版,套用着别人的方法论,抱怨着工作没有挑战。

浅析地图相关产品设计(上)——地图的基本因素设计

现阶段,如果有人说想做出一个媲美于高德、谷歌、百度地图的地图类产品,估计不会被大多数人看好。再去研究一个地图本身没有太大的意义,但将地图的地点与生活中的需求联系起来就会得到非同凡响的影响。比如说现在依然大热的共享单车行业,就是将交通工具同地理位置进行结合,再一次让出行成为了热点。

UI设计师该如何正确地“把玩”APP?

苏大牙牙牙:作为APP狂热分子,定期去App Store或者其他渠道找新鲜的产品来玩儿,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但是光浮于表面的玩儿,还不够。因为只有了解产品背后的逻辑才能更全面的解读为何会那么设计。 下面分享下我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分析APP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