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记忆的行为—虚拟环境中的真实交互:
追寻记忆的行为—虚拟环境中的真实交互:-移动阅读二维码

智能手机众多APP的强大功能已经让手机不再仅仅是手机——手机可以随时变身,酿成一个产物,如:一本书、一个相册、一个记账本 甚至一个手电筒,或一个打火机…只要到APP上下载,你的iphone就能够变身了,设计师和工程师也每天都推出新的APP以满足用户期待的好奇心。

我们知道,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人机交互的成长,机器的界面是工程师打造得虚拟环境,可是我们却发现越来愈多的虚拟环境克隆了人与真实物品的交互体例,不仅界面看起来像是传统产物,甚至使用的行为也都是记忆中风尘多年的习惯。
我们看看以下几个来自于APP store 的应用

追寻记忆的行为—虚拟环境中的真实交互:

 

显然,用户很喜欢这样新鲜的产物。手持设备的传统按键操作体例不见了,这些新的产物全都用了抓取用户心的关键因素——行为,立异的原始行为。正是这 样的产物和交互行为唤起了他们的记忆中的一些习惯。行为取代了按键,让用户从更多的维度更加立体的与手机进行交互。而行为所反馈的情感因素也显得尤为深入 人心。从设计的角度解缆,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行为提炼模型。

毋庸置疑,在科技告诉成长、信息鱼龙混杂的今天,传统的回归显得很“珍贵”和“得人心”。
人的传统工具割不竭的联系在于人的社会属性。我们知道用户作为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属性是区别于动物的社会属性,人和动物的素质区别也就是人类可以自 己脱手生产和制造工具,从“石器”开始,到现在我们周围的“高科技产物”。从原始社会到现在的信息化社会,我们看到了人类惊人的智慧。直到现在,人们还是 没有停止过的在创作发现着。身边的每个产物都是人类的智慧创作发现出来的。可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信息化浪潮引发了人们对人类学和哲学的思考,产物,也就是 人工物被设计得越是高、精、尖,对操作者、使用者的要求尺度越是高。一方面,用户在使用高科技含量产物的时候往往会一筹莫展,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适应才 能挖掘生产物所具备的功能。另一方面,现代人工物的应用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是传统人工物难以对照的。这样也带来了产物操作的高要求,用户体验其实不亲切。 这样就要求设计师从针对用户研究的角度得出设计经验和设计体例。人们内心并不是真的愿意去接受这些技术带来的“立异产物”,如果能有个产物让用户可以找回 原始状态下的传统工具的使用行为,会让他们在使用过程傍边获得更有意义的满足。这种满足包含对古老事物的追忆、远离现实复杂与喧嚣的瞬间宁静、让工具更得心 应手的控制欲的释放等等。

“Iho”是一个复古式的饮水机。设计灵感来源于老式的汲水设备,不合于现代家电中带有按键和轻触开关的电水壶,这个亲切的饮水机让使用者看到它就 会使用,省去了复杂的操作过程,人们的潜意识里见到这产物,就明白了它的使用体例。使用行为恍如回到了过去,激起来人们的回忆,让使用的过程酿成一种似曾 相识的行为过程,即是复古,也是立异。
我们再来看看移动终端上的这些产物,拿小提琴举个例子套用之前提到的行为提炼模型。

设计师提炼了小提琴这个传统产物的行为,这个原本只发生在人和传统产物之间的行为被应用在了新技术的产物——手持设备iPhone上,让用户在一个虚拟的 环境中重新体验到了传统产物带来的回忆和感觉,找到了人使用传统产物所带来的真实感觉的共鸣,这种立异很容易感动用户。这种全新的体验素昧平生,但又完全 新鲜。其实,在人们在与周围事物相处时做出的无意识的行为背后,还存在着超生物、超机体的文化因素。也就是说人们在发出这些生物性的行为同时,也在享受着 行为发生一瞬间所带来的愉悦感。把人们和传统产物沟通的行为过程嫁接到产物的使用体例上,让使用行为酿成驾轻就熟的传统回归,心理诉求获得满足,行为结果 获得满意的回答,完成产物体验。
人们自豪于自己技术的强大,人们也一直执着于自己的这项本事,不竭的以惊人的速度在超越,技术越来强大。
作为设计师,我们希望用技术实现设计,却希望抹去技术的痕迹,追寻传统。
因为技术不是永恒的,记忆和情感才是永恒。

本文链接:http://www.mobileui.cn/after-the-behavior-of-memory.html
本文标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