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用户

如何讲好用户故事

你们 + 我们 + 他们 = 一些有用的东西 你知道如何讲述用户故事么?你是通过什么方式知道的?你确定你不是凑合应付一下? 去年我在写一篇关于如何把不同的经验汇集在一个软件项目中的文章。

18条交互设计和心理学之间的奇妙联系

编者按:今天这篇文章是华为总监@EDC尤原庆 读完《设计师要懂心理学》后写的读书笔记,总18条,每一条都有读者注解,不管之前是否读过。都建议来看看总监的读书视角 今天写了一篇读书笔记,希望有帮助。:)

为什么我们总会需要一款APP?

译者:这篇选自设计师Golden Krishna新书《The Best Interface is No Interface》中的一部分节选以及相关演讲,其中提及到“屏幕之外的用户体验”的理念。起初或许你会认为这个想法不切实际,这里先给大家举个案例:

腾讯10年用户体验设计的核心方法:《腾讯网UED体验设计之旅》

书名:《腾讯网UED体验设计之旅》 作者:任婕 ISBN:9787121257070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2015 这里有7个腾讯常用的用户研究方法。 每天都有互联网产品上市,人们电脑上、手机上的应用在短期之内就可能增增减减换了很多波,最终留下的、那些最经典的产品,都是以好的体验设计取胜。

交互设计的首要原则(下)

用户的效率 ►原则:关注用户的效率而不是电脑的 当我们评判一个系统的效率时,不能只关注机器的运转效率。人比机器的代价更高,虽然看起来似乎是机器生产效率的提升必然会导致人们生产效率的提升

Web、App中添加动效设计应遵循的12条原则

没有用户请求就不会产生交互。 当你关闭一个标签时,它就会从屏幕上消失:简单地说,这给了用户一个即时的反馈动作(这个视觉效果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深入地说,动作让人类感受到了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动画让界面变得鲜活,带给用户真实的响应感觉。

交互设计的首要原则(上)

无论是对于传统的GUI环境、网络、移动机械设备、可穿戴设备、或者联网的智能设备,接下来的介绍都是在设计中简单又快速起作用的原则。

10步让你做出引人入胜的用户体验

设计师 Irene Pereyra 总结了10大技巧帮助你实现令人惊叹的交互式用户体验。 近来,设计一款能够吸引并留住用户的web和App越来越成为一门学问。 由于很多人对于计算机数字领域不是很很了解,我会经常拿我们UX设计师和建筑师作比较。通常建筑师是负责设计你的房子的,而我们的UX设计团队需要建立一个网站全面详尽的蓝图,里面包含网站的特性和功能,以及其他方方面面的内容。

普通用户怎么看春节红包?——指尖上的春节之态度篇

2015年春节期间各大平台不吝重金为用户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红包玩法,大家也抢的不亦乐乎。普通红包活动参与者如是说,那么普通红包活动参与者对各平台的评价如何,对于手机红包活动又是持什么态度呢,我们通过网络问卷调研了5897位参与过春节红包活动的用户,来听听红包活动参与者的声音吧~

别让用户等-如何优化你的APP

用户体验,速度为王,来几个优化APP“速度”的建议。 1.后台执行 毋庸多言,已是通常做法。 一般在执行下载任务时让其在后台运营,让用户有精力去做别的事情。

Apple Watch平台认知与产品设计

时至今日,Apple Watch已然高调进入我们的视野,却仍未正式进入我们的世界,绝大多数人的信息来源仍限于Apple官方的介绍。大家有期许,有探索,也有失望。持负面态度者的普遍看法是,“这些事情在iPhone上都能做…

不要臆测你的用户,知道谁是用户比什么都重要!

不要把自己当用户,而是去勾勒出真实用户的综合原型。不再说“用户”,而是直呼其名。 在Bang Camp的培训课上,Bang Camp导师、曾任腾讯高级战略发展经理、资深运营经理的刘官华分享了他朋友的一个故事:

移情与用户体验设计

个人觉得,“非理性的情绪体验”,大概应该是一个优秀产品所能给用户带来的东西吧~~ 每周一更的翻译,希望小伙伴们喜欢和支持:)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移情(或称之为同理心,即我们日常所说的“换位思考”)是用户体验设计中的基石,远胜于其他一切。

从细节看用户的感知

前几天周会讨论到一个Deal列表的信息展示优化,关于“人均¥55”还是“¥55/人”的细节,选择了前者: 美团团购Deal列表 其实后者的方案,大众点评是这样做的: 大众点评Deal列表   这个小细节想在这里深入探究一下,究竟两者带给用户的感知是一样的吗?尽管后者在视觉上更简洁,我们就应该选择它吗?

写给产品经理和设计师的用户体验知识(二)

@xidea 在《写给产品经理和设计师的用户体验知识(一)》中,我与大家分享了我个人对「用户体验」和「设计」的理解,以及2个设计原则。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会再讨论2个设计原则,它们是“一致性”原则和“及时有效的反馈和解释”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