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信息

遇见大数据可视化系列文章之二:数据可视化基础研究

日星巴克与微信推出的社交礼品功能“用星说”,可以说刷遍了朋友圈。无论你爱不爱喝咖啡,星巴克似乎都成为了一种文化象征。上班族青睐,小清新喜欢,基本上大家看到绿色的人鱼标志就能马上认出它来。 虽然一直也有喝咖啡的习惯,但至今不知道星巴克菜单版上列的【摩卡】、【拿铁】、【美式】、【卡布奇诺】等等有什么区别。直到看到下列图,才很直观的了解到每个咖啡类别的区别是什么。

信息可视化图表设计

信息可视化包括了信息图形、知识、科学、数据等的可视化表现形式,以及视觉可视化设计方面的进步与发展。地图、表格、图形,甚至包括文本在内,都是信息的表现形式,无论它是动态的或是静态的,都可以让我们从中了解到我们想知道的内容,发现各式各样的关系,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

交互设计的首要原则(下)

用户的效率 ►原则:关注用户的效率而不是电脑的 当我们评判一个系统的效率时,不能只关注机器的运转效率。人比机器的代价更高,虽然看起来似乎是机器生产效率的提升必然会导致人们生产效率的提升

为什么你总忍不住发朋友圈?

也许现在朋友圈是你闲着没事打开手机的最重要理由吧,请好好体会这种中枪感。 相信你一定有在朋友圈围观、被围观或者转发分享文章的经历。但是,请认真想想,当你点击“分享”按钮时,是什么让你想要转发这篇文章、视频或相册?

交互设计中的视觉可视化精髓!

由于目前在做大数据类的产品,界面上总需要使用设计语言来解释一些很虚拟、抽象的概念,因此不可避免的要研究信息可视化。之前看了很多同行在这方面的总结和分享,却发现内容都差不多,几乎都是来自国外的一些相关书籍和资料。

从细节看用户的感知

前几天周会讨论到一个Deal列表的信息展示优化,关于“人均¥55”还是“¥55/人”的细节,选择了前者: 美团团购Deal列表 其实后者的方案,大众点评是这样做的: 大众点评Deal列表   这个小细节想在这里深入探究一下,究竟两者带给用户的感知是一样的吗?尽管后者在视觉上更简洁,我们就应该选择它吗?

读书笔记:交互设计的几个关键词

继续《破茧成蝶:用户体验设计师的成长之路》的读书笔记。上一篇讲到了对产品需求的分析,这一篇讲讲交互设计的那些事。(文中图片皆来自此书) 从抽象的需求落实到具体的交互界面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处理信息和任务。

如何巧妙恰当地隐藏界面的设计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里,信息过载已成为常态,为了提升用户使用效率,处理界面的信息层次是每个设计师都要面对的重要一课。这篇短文想聚焦的话题是界面中的“隐藏”。在界面设计中,隐藏不是为了和用户躲猫猫,而是为了让用户更好地聚焦在重要内容上,降低界面信噪比,提升信息传达效率。

过稿诀窍!5个超实用技巧让设计作品变得高大上

很多新人小伙伴总是有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的作品看起来不高大上?为什么别人的作品看起来就是很高大上?其实很多时候在于展示时候的小细节,这些小细节又可以说是小窍门。今天我们就来数一下这些情况吧!

揭秘隐藏在背后的交互设计

外行人对交互设计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画线框图的?做草稿的? 的确,大家所看到交互设计师的日常工作成果都是一些线框图,从表面上理解的确是这样。 其实,交互设计师做的远远不止这些。往深一步想,信息架构、界面、流程,都是设计师需要考虑的问题。下面,想谈一下我理解的交互设计。

用户解读设计的秘密:金字塔思维方式

设计师们每天的工作都是通过设计将产品的信息传达给用户。用户根据我们提供的视觉化信息来理解一个产品想告诉自己什么。设计师与用户的关系是信息的传达者与接收者。设计师在进行信息的编排与构建时,已经花了较多的时间与精力理解了产品的全部信息和信息之间的层级关系。

如何有效的向用户传递信息

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产品经理和设计师的职责之一,是有效的向用户传递信息。在互联网产品中,操作引导、结果反馈、界面呈现的元素、大小、颜色等,都可以看作是信息的传递。 高效准确的信息传递,是良好用户体验的基础。

交互设计的简约之道与实际应用

随着信息过载越来越严重,人们的负担也越来越严重。手机、PC、平板甚至各种穿戴式设备等传递着各种消息,微信、微博等不断蚕食着我们的时间。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已经不堪重负,每天早上当我醒来打开微信的时候,都有着十几条的信息。

分页还是加载,这是一个问题

无论是在web页面还是手机应用,信息往往无法在一个页面全部展示,这就需要用到一些可以扩展页面信息的交互模式:分页(Pagination)和加载(Continuous Scrolling)。分页和加载都是非常常见的交互模式,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也正是因为太常见,我们甚至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

移动app设计的那些创新点

移动互联网发展得热火朝天,各种app层出不穷,我们看到了很多创新精巧的小应用,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同质化严重,与同类产品差异化较小。其实很多让人感觉很有新意的应用,只是找到了一个很小很别致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