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平台通知提醒机制研究
android平台通知提醒机制研究-移动阅读二维码

【邮件、微博、SNS等延迟类留言工具】

  • 在邮件、微博和SNS等延迟类留言工具提醒中,通知栏这种安静又不被遗漏的形式很受欢迎
  • 如果是连续多条消息push,只需要第一条提醒,跟在后面的可不用提醒
  • 在锁屏界面下,新邮件只显示数量就可以满足大部分用户,微博和SNS需要显示数量和发件人,但发件人的显示机制要考虑到新消息和发件人的数量,如果数量过多,需要建立截断或省略机制。

【应用市场和新闻类应用】

  • 时长和新闻类apps新消息不需要系统提醒,可以考虑应用内提醒。这类消息不重要不紧急,在系统中提醒不但打扰用户,而且会给用户造成“浪费流量”的担忧。

【other tips】

  • 如果用户设置屏幕锁,要注意锁屏界面不显示私人信息,比如聊天工具的内容;
  • 未读消息的计算机制需要优化,目前存在已读但未被系统计数,仍提醒未读的情况;
  • 锁屏设置密码的时候,要注意解锁操作的路径,对于加锁用户,查看对话式提醒内容需要反复输入密码解锁,操作路径过长,建议根据消息类型考虑设置直达操作的选项。
  • 提醒的时候要注意系统场景和用户场景,系统场景比如锁屏、全屏和桌面等场景,对消息提醒的需求是不同的,用户场景比如夜晚睡觉的时候要慎重提醒。
  • 采用多种提醒方式辅助用户判断消息的类型,比如利用声音或震动的频率、强度以及闪烁灯的颜色等帮助用户辨识新消息的类型,让用户在不点亮屏幕的同时预判消息的类型。
  • 照顾特殊群体和特殊使用场景,比如增加语音阅读功能。
  • 日程等重要的未读信息要增加提醒强度,比如连续提醒,或提高声音、震动的强度上限

【总结】

 

 3.     用户手机通信的一些情况

  • 用户android手机使用经验集中在3-12月,未来新涌入用户会对当前人口结构造成冲击,需要后续研究跟进
  • 70%的android用户具有刷机尝试的主动性
  • android用户具备独立安装软件的能力
  • 用户手机常用联系人10个左右且较固定,历史联系人和后续联系人的重合度较高
  • 用户发短信时先进入短信应用,再找联系人,编写内容,因此内部联系人快速定位很重要
  • 用户拨打电话的入口主要是通话记录和通讯录
  • 大部分android用户修改过手机部分常用软件的通知设置,但全部软件的设置成本太高,建议增加用户方便看到的,可以统一设置的机制

 

4.     Android用户人口学属性

  • 男性为主
  • 19-30岁
  • 最高学历以大学为主
  • 学生和白领
  • 每月可支配金钱3000以下
  • 主要生活在大城市

页码: 1 2 上一页

本文链接:http://www.mobileui.cn/android-platform-notice-remind.html
本文标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