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应用商店的思考
安卓应用商店的思考-移动阅读二维码

混战、杂乱、参差不齐,这是对国内安卓第三方应用商店现状的惯用表述语。在浮躁的纷争背后,缺少了太多对应用商店本身的思量。应用商店本身应当回归理性,思考对用户的价值、对产业的价值、对公司的价值。谨在此分享4部分思考:应用商店的产品方向、盈利模式、入口形态,以及可能的新机会。

 

产品,立身根本

  A、应用发现

用户为什么要用应用商店?从目前看,主要需求是: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即发现有趣、好玩、实用等符合自身需求的应用(有明确目标、无明确目标)。所有正常用户,一定是怀着这个目的来使用应用商店。

这些需求可以细化为:移动互联网业内人士来寻找有创意、有灵感、有价值的应用产品;电子书爱好者来寻找最新最热的小说;学生来寻找能帮助他学习各类知识、娱乐的应用;农民工来寻找排解寂寞的应用…

那应用商店在内容层面就应该为用户提供十二万分的便利,通过运营、产品、技术全方位手段,帮用户从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海量内容中更快的筛选出符合他需求的应用,即应用发现。

怎么帮用户发现应用?路径有三:

1、媒体模式的编辑行为,产生大众化内容。这是编辑——>人;
2、基于数据分析的精准匹配、搜索,产生个性化内容。这是机器——>人;
3、关系型(社会化、社区化等)内容分享与消费,产生可信度及耦合度更高内容,并辅以媒体化的运营手段。这是人<——>人。

路径1:媒体模式是国内多数应用商店的主力路径,可以简单把它看做传统媒体(包括门户网站)的运营模式,这也是应用商店这类带有媒体属性的产品本质所决定,是内容型公司做应用商店的优势。

路径2:数据分析主要是由应用内容本身的个性化属性所决定(我们或许可以消费任意的资讯内容,但绝不会消费任意的应用),需要很强大的云和数据分析能力支撑。

路径3:关系型内容可以看作是传统媒体到社会化媒体的一种转变,在此模式下用户的消费是基于他所信任的人所产生。当然,这种模式如果是新浪微博来做更有优势。

三种路径会共存,不同商店的侧重也必然不同,有实打实的做法、有投巧的做法。但最终目的只有一个——产生更好、更合理的应用发现机制。

目前,国内排名TOP的商店们有一些已经在这三个路径上下功夫:除了每家都会做的媒体模式推荐,腾讯应用中心在个性化推荐、UGC内容上也有所发力;应用汇的球球搜在做个性化推荐的探索;机锋着力于应用分享与达人社区运营。

国外的安卓第三方商店们在做什么?

AppBrain、App Market、Appolicious、Appreciate、Appsfire、Best Apps、Market Suggest(Androlib出品)…甚至是Amazon、Appstore,各家都在基于自身基因及实力在应用发现的路途上奔跑。

安卓应用商店的思考

每当我看到国外某某应用搜索引擎某某应用发现工具被某歌CEO天使,被某果巨资收购的新闻就无比“痛心”。

再看国内应用商店的产品形态,千篇一律、乱七八糟,太初级。

  B、一云N

说到应用商店,我们依然不能免俗的提到“云”。

应用商店一定会成为移动云计算的典型业务形态之一,而云对于应用商店的价值在于:提供跨平台、跨终端的信息互通、同步、管理、分析等服务,即一云N端。

移动App(Native、Web)、PC管理工具、Web网页、WAP(普、彩、触),这4类是安卓应用商店最典型的入口端形态,而且现阶段移动App和PC工具也是用户使用最多的“端”。同时,智能电视、智能车载系统等的普及发展在将来也必将扮演重要角色。

一云多端的价值在于无论用户在何种场景下,都能很方便的通过不同的端来使用应用商店所提供的内容、服务,而且任何有内容消费的地方都可能成为应用商店提供服务的端。我们看不到云,但都将置身云中。

无云不商店。

  C、矛盾现状

目前,国内应用商店多数的媒体推荐行为还只停留在散落在各个角落的编辑推荐、专题。从各家商店千篇一律的架构便能一窥,运营手段有限。同时,各商店同质化现象严重。

造成此问题的原因除了付费推广和非专业运营能力的因素,多是受80/20规则(即80%用户只消费20%内容)所左右。即使有几家媒体基因强盛的应用商店试图使用优秀的“媒体行为推荐”来打破此规则,却又碍于不能提供很好的机制来帮助用户决策是否安装、使用。

推荐的所谓“好内容”用户并不买账,商店们就又会回归到推荐同质化严重但下载量又很高的内容上,而且路径1的媒体模式也是目前所有商店惯用且最稳妥的运营方式。这是一个死循环。

这不得不引发我们更深入的思考一个矛盾的问题:国内用户对应用的消费习惯大多依然停留在80/20规则内,对发现新应用的乐趣似乎并不大?

移动应用领域里的80/20规则真是一个不可突破的魔咒么?其产生纵然包含多种客观因素,对于保守派来讲,用户的有限认知和并不需要太多应用两大因素似乎是这个问题的唯一答案。然而,传统WAP/WEB下载站有限的媒体推荐运营手段和极差的应用发现机制所培养的用户习惯对80/20规则的影响亦不容忽视,而且,个性化属性更强的移动应用领域应更注重长尾效应。

不是用户不想下,而是没的下,找不到想下的,应用商店们没有提供很好的应用发现机制,以及帮助用户更好决策(是否下载)的体系。在国内商店发现感兴趣应用的难度实在太大了。

不可否认,在应用发现机制上,苹果App Store的依然走在最前列。虽然他也面临刷榜、作弊等诸多问题,但无数的好应用都是依靠App Store复杂的榜单规则被世人所知。同时,iOS 6 Beta最新改版后的App Store在应用发现机制上的改进也非常之大。

iOS 6 Beta最新改版后的App Store

好,回归现实。

短期内,国内多数TOP应用商店都会不断调整自身的产品和运营方式,以便更好地帮用户发现应用,但进入真正意义的“应用发现”阶段仍需很长时间,培养用户习惯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原因一句话:忙着抢入口。

页码: 1 2 下一页

本文链接:http://www.mobileui.cn/thinking-of-android-app-store.html
本文标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