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用户研究从业者的若干思考

从2004年偶然接触用户研究起,有幸一致专注于互联网的用户体验。今天作为同事和同行,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些平时的个人思考。在这里抛砖引玉,欢迎大家多多指点一二。 1. 用户研究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设计师是不是真正的用户

设计师在做设计的时候,都是会以自己为角度来进行设计。设计师会把自己当做用户。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会产品用户的立场上,真正的体会到用户的感受。 但是设计师常常在很多方面与用户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工作之后,我发现自己在使用手机应用的很多习惯方面也在慢慢地发生变化。

android平台通知提醒机制研究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深夜被手机铃声从睡梦中惊醒,却发现是path上好友上传新照片的提醒,亦或是应用市场上软件更新的提醒,亦或是某游戏中养的宠物又饿了……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用手机聊天,一直没发现屏幕上有任何变化,但对方已经因为你没回复和胡思乱想了……

眼动研究介绍:应用价值与问题

随着用户体验的兴起与技术设备的进步,眼动研究已经越来越为人熟知,国内更多的研究咨询机构或企业自身开始配备了眼动仪。但对于眼动技术与研究方法,许多朋友们仍然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希望进一步了解眼动研究的作用,学习分析使用的方法。

用户访谈心得总结

最近做了一些项目的用户访谈,总结出些许经验心得,这里先就一些访谈过程的关键点作为一个开头,后续再来补充其他技巧等方面,大家也可以共同补充,同时欢迎大家拍砖。

用户研究知识沉淀-焦点小组

焦点小组(Focus Group)指在主持人的引导下,8-12名用户就某一主题展开讨论的定性调研方法,在用户研究工作中被广泛应用于用户需求调研、产品功能挖掘、产品原型设计和用户建模中。焦点小组的组织是一项比较细致的工作,需要组织考虑诸多可能影响数据结果的因素,如用户的选取、过程设计及主持技巧等。

习惯测试:只需三步,勾住用户

过去25年里真正伟大的消费者科技公司都有一个相同之处:他们能创造习惯。这点就把改变世界的公司和平庸的公司给区别了开来。每天都有大部分的用户在使用苹果, Facebook, Amazon, Google, 微软和Twitter的产品,他们的产品是如此成功,我们许多人都很难想象没有他们的日子会是什么样子。

用户体验评估的新视角——用户心理负荷的测量

用户体验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但对于不同类型的产品(包括不同用户群、使用目的、使用情景等),评估维度以及维度之间的权重是各不相同的。 以手机输入法为例,这是一个典型的工具类产品。

知己知彼——iOS应用“爱玩”的产品设计与用户分析

前段时间完成了我个人的一个iPhone应用“爱玩”,这是一款可以提供音乐演出、讲座沙龙等各种同城活动信息的App,2011年9月底在苹果商店上线。

为触屏手机而设计系列1——拇指操作的“热区/死角”与“控件尺寸”

Part 1 研究背景 1.1 触屏手机界面设计的背景与挑战 挑战1:发展时间短,国内外的研究都尚处在探索阶段,充满未知和不确定。 触屏技术最早被应用到手机上要追溯到1999年(motorola A6188),至今虽然已有12年时间,

以行为为中心的设计

世界上很多东西不是在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的指导下被设计出来的,不过这些东西仍然工作得很好。例如汽车,通过差不多的操作装置,全世界的人都能学会驾驶。再看看我们身边的各种产品,包括剪刀、斧头、打字机、鼠标还有体育用品等等,尽管在不同的文化中它们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但是它们基本上是相同的,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学会使用。

iPad游戏体验之差异化设计

在iPad一代刚出之际绝大多数人都喜欢称其为放大版iPhone。但到目前的iPad2已经再也很难听到这样的说法了。这也就说明这设备已经有存在价值了。它为特定场景赋予了一定服务。在国外的一项统计中显示,人们使用平板电脑最频繁的其中一个功能是:玩游戏。

产品早期的原型设计与用户测试

这篇内容是新书A Practical Guide to Web App Success的第15章;主题显然应该在Web应用方面,但是本章单独拎出来看的话,却又适用于各种常见类型的Web产品。whatever,不矛盾。

争夺移动设备端的注意力

依然记得很多年之前在《读者》上看到“注意力经济”这个新名词时,它带给我的惊奇和震撼。注意力经济似乎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从有限的物品时代到无限信息时代。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注意力越来越弥足珍贵。

如何了解我们的用户

一、        前言 来到腾讯以后,做过iPhone阅读器、iPad阅读器、iPad音乐播放器的用户理解,目前正在做iPhone QZone的用户理解工作。做得次数多了,方法在不断改进,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帮助我们更了解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