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产品小细节!5分钟了解格式塔原则

金蝶云之家体验部交互设计师-王梓铭:这一篇「大产品小细节」想跟大家聊聊设计中很常用的一个心理学原则——格式塔原则。 一. 格式塔原则 首先我想简单介绍一下格式塔原则,格式塔原则分成五个部分: 相近(Proximity):距离相近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相似(Similarity):在某一方面相似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封闭(Closure):彼此相属、构成封闭实体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连续(Continuity):我们倾向于完整地连接一个图形,而不是观察残缺的线条或形状。 简单(Simplicity):具有对称、规则、平滑的简单图形特征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二. 说明与举例 相近(Proximity) 人们通常把位置相对靠近的事物当成一个整体。我用一幅图来说明一下: 同样都是16个圆形,你会把左图的16个圆形当成一个整体;但是右边那幅图,上面8个圆形和下面8个圆形分别靠近,所以你会把上面8个圆形当成一个整体,下面8个当成另外一个整体。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相近性作为第一条原则,它的「权重」非常大,大到可以抵消其他原则,比如为上面的圆形添加颜色,甚至改变其形状,人们也会把相近的事物当成一个整体: 那么相近性原则的实际应用,又有哪些呢? 最常见的地方就在一些功能列表页面,比如设置,或者像微信的「发现」页面那样的功能列表页面。大家会把「扫一扫」和「摇一摇」、「购物」和「游戏」当成一个整体,这样可以使界面显得更加清晰,同时还能突出重点,这个列表的两头实际上是最突出的,像「朋友圈」和「小程序」。如果没有使用格式塔的相近原则,界面就会显得非常杂乱了。 相似(Similarity) 人们会把那些明显具有共同特性(如形状、大小、共同运动、方向、颜色等)的事物当成一个整体。比如下方第一幅图,大家会把同行的正方形当成一个整体,其他圆形当成一个整体。第二幅图,人们就会把大正方形当成整体,小正方形当成另一个整体。 而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人们对形状、大小、共同运动、方向、颜色的「感受权重」是不一样的,在这里颜色属性会覆盖其他属性的影响: 左边这幅图,大家会把正方形当成一个整体,加了颜色后的右图,就变成竖列圆形+方形是个整体了。 全面提到了一个叫共同运动的东西,估计大家会很陌生,这里我想以安卓的交互规范为例,说明共同运动。安卓的悬浮按钮,就是一个用了相似性(共同运动)的设计,点击右下角的分享,从下往上会出现多个操作按钮,虽然 icon 不是一样的,但是因为同样是从下往上移动,所以人们会把他们当成一个整体。(这里我想强调一点,前面提到的形状、大小、共同运动、方向、颜色等条件,是可以组合使用的。这个悬浮按钮实际上用了共同运动、相同形状、同一颜色,从而达到相近性的目的。) 封闭(Closure) 人会将不完全封闭的东西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有些时候完全闭合是没有必要的。比如世界自然基金会的 Logo,就是一个典型地用到封闭原则的设计: 熊猫的头部和背部并没有明显的封闭界限,但是我们依然会把它当成一只完整的熊猫。 那么封闭性原则又在哪些地方使用呢? 这一原则其实很多地方都用到,不过我们一般不叫其为封闭性原则,而是叫截断式设计。为了让用户感知到还有内容,一般我们会使用截断式设计。像微信的钱包页面,底部因为屏幕大小的关系被截掉了部分内容,但是用户可以通过残留的部分,“脑补”出下方仍然有个完整的整体: 连续(Continuity) 我们倾向于完整地连接一个图形,而不是观察残缺的线条或形状。首先请大家看看这幅图片: 大家觉得图里的是两个圆形呢?还是两个残缺圆和一个两圆相交的重合? 按照格式塔原则,我猜大家看到的应该是上方左边的两个圆形吧。 这个法则我们在交互设计上用得比较少,但是在视觉设计中会用得多一点,比如某些应用就喜欢把 App Store 上的应用截图做成连续的图片。 简单(Simplicity) 具有对称、规则、平滑的简单图形特征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给大家看看一个例子: 左边的界面就是个对称页面,所以我们会觉得左边的各个卡片是个整体,下方还有一个新的卡片。但是右边的卡片就不是了,因为整个页面不是对称的,用户可能会疑惑右边是不是还有卡片。 … 继续阅读

图标设计so easy!史上最全UI设计图标解析

UI最重要组建之一就是图标,随着扁平化设计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注重图标的简洁与寓意表达,平面图标已占主导地位。 什么是图标? 图标正确打开方式是这样的! ico图标其实是icon file的缩写形式,它是基于windows而开发的一个图形格式,大多用于电脑,手机或其它设备中为各种文件,应用程序或快捷方式设置的一种图形标志。想必大家看完以后会对什么ico图标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了。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图标的一些分类,各有什么区别特点?   图标的分类 按功能分类图标分为: 1、启动类图标 这类图标的典型代表有我们手机上的app应用,在手机界面上的展示状态就是属于启动图标!比如有微信,qq,酷狗音乐,等。(如下图所示) 2、系统图标 系统图标也是现阶段在我们手机屏幕上出现最多的图标,在app界面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什么是系统图标呢?比如像返回,删除,保存等代表当前功能,或操作的一类图标我们称之为系统图标,这种图标的要点在于简洁,易认,也就是辨识度高就行了。(如下图所示) 按设计形式分类分为: 1、扁平化图标 扁平化设计特点:简洁,清新,设计感强,没有更多的细节与特效修饰。直接明了的表达出出图标的本意。缺点是识别性差。 2、拟物化图标 特点,精致,细腻,识别性强,比较接近真实物品,但是就是因为拟物化比较接近真实物品,所以在绘制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在ui设计图标发展至今,已经渐渐的淡出了用户的视野,全面的被扁平化图标所代替了!为了让大家了解,还是给大家展现一下: 图标设计原则 说完图标的分类之后,我们来说说设计这些图标,我们需要去遵循什么原则呢? 1、可识别性原则 可识别性原则即清晰明了的表达清楚相应的功能和和操作。通俗的讲就是用户一眼看过去就知道它是做什么的。比如拨打电话图标,用户不需要看文字只需要看图标就知道是拨打电话用的!这样才能使用户的体验达到满意!否则的话就等于是废的设计! 2、差异性原则 这个差异性讲的就是图标与图标之间的差异,如果说每个图标彼此之间很相似,就会很难分辨这样就很可能导致用户群体的误操作!切不可模棱两可。所以这点也是至关重要的! 3、统一性原则 这点在我们设计主题图标也好,系统图标也好,是必须要遵循的一点!统一性原则表现在形状,样式等风格层面有共同点,这样让人看起来就会赏心悦目,已经更能受到用户的喜爱! 4、尺寸大小尺寸与格式 图标一般有以下几种尺寸: ios Android 图标有以下几种格式: png , jpg ,svg   图标UI设计初级技法 1. 多用布尔运算 做图标时,能用基本图形进行布尔运算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钢笔,这样做的好处有如下三点: 1)让你的图标更加规范 … 继续阅读

互联网金融体验设计方法库

前言:在2017国际体验设计大会中,来自“互联网银行用户体验联合实验室”的Ray和Louie在工作坊里为大家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通用设计流程(参考链接)。后续我们把在工作坊里面提到设计方法库进行了再次整理和优化,在这里为大家详细的介绍。 设计的方案可以无穷尽,但成体系的设计方法才是帮助我们在创意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的利器。之前的博文《从0到1,进步的未来—微众银行APP项目小结》介绍了在微众银行设计前期的一些设计案例及方法。实际上,经过了2年的沉淀与打磨,我们也打造了一套服务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设计方法库。 微众银行的设计方法库,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WeBank DNA、WeBank UIkit、WeBank Turkey、WeBank Blocks、WeBank Lighthouse,接下来将详细介绍这5个库分别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DNA就像是一段核心编码,它决定了事物发展方向,参与了生命运作的全过程。本质的定位准确了,其发展才不会偏离。” 用途:帮助设计团队与产品经理建立统一的设计目标 WeBank DNA是微众银行app给用户传递出的统一且不会轻易变化的设计感。用户可以通过直观的界面操作,可以感知到微众银行的价值观和设计观。这套DNA,也是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评判和选择方案的基础标准。根据多次用户研究的结论,推导出中立、效率、安全是微众银行APP的设计DNA。每一个核心元素下面,包含了更详细的设计原则去诠释元素的运用方式。 安全 操作上能让用户感知到可控 有容错机制,操作可逆 用户的知情权高于一切,信息传递能让用户理解明确 统一的品牌形象,通过品牌的传统让用户觉得信任可靠 效率 交互操作一致 将复杂的内容内置,呈现出更轻量的信息 尽可能的解决用户端起的记忆负担 操作与真实世界匹配,用户可以快速的做出判断和操作 简化操作,拆分主次,优先完成主要流程 操作响应及时 中立 信息真实,必要信息不隐藏,保持中立的态度 不使用过分诱导的语言,信息不能出现歧义 框架明晰,信息完整明了   “把最基础的元素组建成有效的信息,是一个从点到线的过程。从线到面的,则把有效信息的界面组建成为UI kit。让单一的高效,变成大面积的高效。” 用途:设计团队快速输出标准化的设计方案 UI kit是设计师在实际工作中的基础设计工具,其本质是将可以复用的内容标准化、模版化,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规范的组建设计稿。在搭建控件库的过程中,我们参考了iOS设计规范,对页面组件重新分解,UI kit的组成有以下几个重点内容: 根据团队设计师软件使用的环境,我们制作了视觉还原程度的Sketch 版本UI kit。在接到不需要改变页面结构的需求时,交互设计师可以直接使用控件,输出的设计稿可直接进入研发流程。视觉设计师不用再重复做一些细节文案的修修补补,可以更专注于信息传达和视觉优化的需求。   “如果只有设计跑得快,项目的推动是仍然是乏力的。提升纬度,把高效的设计方法扩展到研发层面,让方法工具更加立体化,则是推进项目的有效途径。” … 继续阅读

如何通过练习提升自己?

写在前面 经常遇到很多伙伴咨询如何去提升专业、练习应该怎么去做、灵感从哪里来等等问题。结合这些问题总结和梳理了一下自己的点滴经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与之共勉。 本文的目的是给刚入行的新人分享个人的一些经验,如果是已入行多年的老司机文章会显得很基础^_^   目录 1、临摹,成长的必经之路; 2、借鉴,如何正确的拿捏这个度; 3、原创,虽难,却有迹可循; 4、心态,如何面对工作中的项目; 5、习惯,让你无所不能; 6、坚持,要打的是一场持久战; 7、总结,你交付的不仅仅是PSD; 8、分享,利人利己。   正文 1、临摹,成长的必经之路 1.1、临摹的第一阶段:照镜子 作为刚入行的新人,临摹是你成长的必经之路。不要觉得这是一个没有含量的事情,总想着要原创,做出来的设计却总是自毁信心。放弃那些空想,回归原始,开始度过第一阶段的临摹。 第一阶段我们要做的就是临摹优秀的作品,只有一个原则就是:照镜子,里外都是一个模子,画的越像证明自己越能抓住原作者的特征。   个人经验分享: a. 先看整体布局,寻找出整体布局的层级关系; b. 正确的理解原作想要传达的重要信息,抓住原作的特征; c. 通过测量原作的每个元素的大小比例找到元素组合的关系; d. 吸取原作的色彩组合,分析这些配色在色环上的位置关系; e. 如果是拟物图标注意把控光影之间的变化。   第一阶段的目的: a. 熟练软件操作,熟能生巧; b. 对优秀作品的分析理解能力,学会抓住原作的特征; c. 磨炼性子,让自己静下来。   … 继续阅读

通过微信Android和iOS版,看两大系统的差异

Echo :本文将以微信为载体,通过微信Android和iOS版,来一起看Android和ios的两大系统的差异。 由于设计师或者产品经理使用的移动设备大部分是iPhone,所以在做设计时,容易忽略Android和iOS的差异,按照自己的使用习惯进行设计,导致大部分设计师或产品经理做出的设计都是基于iOS规范或习惯。而安卓则照搬iOS。这对于安卓开发而言是个灾难,很多组件本可以直接调用系统,由于按照iOS的设计,则需要开发自己写,研发成本变得很高。 如果设计师或者产品经理有的异常场景状态没有想到,导致安卓开发没有组件调用,为了省事就直接调用安卓自带组件,导致整个产品在视觉风格上面既有产品风格的组件又有安卓系统的组件 ,统一性很差。所以做一款产品,最好要做两套设计稿(iOS、Android各一套)。 本文以微信为载体,通过微信Android和iOS版,来一起看Android和iOS的两大系统的差异。 一. 消息提醒机制的差异 iOS版 用户首次进入微信,微信会弹出消息通知的权限选择,用户如果选择不允许的话,那么用户想开启消息推送的权限就必须到iOS系统设置里面开启。注意微信消息设置界面,接受新消息通知和接收语音和视频聊天邀请通知开关关闭而且置灰,点击无反应。 用户只有进入设置-通知-微信,打开允许通知开关打开则微信才能发送消息推送的通知。同时这个权限给了微信之后,微信就可以像安卓一样,在微信消息设置界面设置关闭和打开,不再需要系统的制约了(前提是iOS系统设置通知已经打开)。   Android版 Android版微信消息提醒设置就简单了,用户只需要在微信设置界面设置就可以了。 分析总结: iOS系统对权限控制比较严,例如用户如果要调用相册权限、相机、麦克风、位置等都需要用户选择确定,用户点击不允许。就没法调取。这也就是为什么iOS消息设置相对来说复杂一点,根本原因是iOS系统。 由于Android开源,Android开发在用户安装微信就获取了很多权限,用户安装微信后,对于消息提醒的设置只需要在微信设置界面设置就可以了。 二. 手势操作的差异 由于安卓用户习惯长按操作,iOS用户习惯左右滑动。所有涉及到更多功能的操作时,安卓用户会尝试长按,而iOS用户会尝试左右滑动。   但是由于Android和iOS两个系统不断的迭代,在设计上有些地方也趋于相似,例如网易邮箱也可以左右滑动,微信iOS版也有长按功能。 三. 组件风格的差异 大部分App在组件设计方面都是在iOS和Android版官方组件的基础上做了一点改变。框架结构等都不变。改变的大部分是视觉风格。 警告框 iOS版的警告框的文字和按钮都是居中对齐,Android版的警告框的文字是左对齐,按钮是右对齐。 更多操作选择时 iOS版用的组件是“上滑列表”,用户对功能的进一步选择。Android用的是“操作列表”。 iOS设计规范里面,如果涉及到多项操作时,多用下滑列表。而Android设计规范多用操作列表。 搜索栏 iOS规范一般都是直接把搜索栏展示在导航栏下,而Android规范一般都是在导航栏里面(右侧)。 当然一些大厂App的iOS版把搜索放在状态栏里面(右侧),Android版把搜索展示在导航栏下。只能说官方推荐作为参考,具体看业务需求和用户目标来做设计,例如手机淘宝Android版的用户对搜索过度依赖,如果按照Android官方推荐的搜索标准来,那么对搜索过于弱化,用户使用起来会变得麻烦,从商业上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损坏。 四. 信息发送按钮不一致 Android版微信信息发送的按钮放在了工具栏上,iOS版微信的信息发送按钮内嵌在键盘上。出现这两个不一致的原因,应该是Android输入法没法做到内部定制。 总结:如果想快速且详细了解iOS和Android版组件的差异化,可以在Sketch上面New From Template 里面找到 iOS UI Design 和Material … 继续阅读

iPhone X的壁纸居然是这样制作出来的(二)

ZJ朱健:Iphone8发布,我才发现这次的壁纸用了以前我发布过的技术, —《迷彩渐变》— 这是新的很cool颜色渐变技术 本次教程用渐变网格,制作了一个简单的迷彩渐变案例。这里也可以公布我制作迷彩渐变的绝招了-哈哈,就是需要安装一款叫做meshtormentor的Ai神器插件。(下载地址:www.meshtormentor.com mac版win版都有)  由于视频压缩的关系,视频里的颜色失真的厉害。大家忍受下。 看完视频后大家就可以知道迷彩渐变简单原理了,至于发挥的什么程度就看大家了,试试属于你自己的彩色Flow吧!   – 结尾有彩蛋哦! 迷彩渐变可以运用于平面设计中,ui图标和一些动态背景,创意图形等。 下方是一些注意事项 还有附上上期的上半部分的图文教程(照顾没看过上半部分的网友,看过的可以跳过)   你以为到这里就结束了吗?まだまだ 还没完!下方我们还只做了迷彩渐变的动态效果 这才是真正的彩色Flow , Cool~~~ (感谢兄弟@HVA_hk 技术支持)   来源:站酷   作者:ZJ朱健

用户最讨厌的3种界面交互设计

注意:本文中提到的设计方法在不同设计场景带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并不能说是好的或不好的。 这意味着,如果你正确执行,它们都具有很大的潜力。   1. 弹窗 也许你有过这种经历。你打开一个新的网页,阅读里面的内容,当你看到一半的时候,突然间弹出一个巨大的覆盖区,要求你填写个人电子邮件地址。在大多数情况下,你的即时反应将是关闭覆盖层,或者关闭整个页面。 这么多网站使用这种设计的原因是很明显的。然而,这种设计对用户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它要求用户停止做他们正在做的事情(对他们来说是重要的),并将注意力集中在完全与自己本意无关的活动上(对你来说是重要的)。最好是在请求任何东西之前允许用户先完成当前的活动(例如阅读内容或了解自己想要的东西)。给他们一个机会来决定他们是否想自己做某事而不是强迫他们去做。   2. 无限滚动页面 无限滚动这种设计方法,允许用户浏览大量的内容,在页面上看不到底线。当你向下滚动时,这种设计可以保持刷新页面。虽然听起来很不错,但该设计方式并不是一个适合所有网站或应用程序的万能解决方案。 该设计的主要缺点基本上也是其主要优点 – 它在视觉上没有底线。当用户访问页面中的某一处时,他们无法先将其位置加入书签,然后过段时间再回到标记处。如果他们离开网页,他们将失去所有的已有进程,必须再次向下滚动才能回到同一个地方。这种方式无法确定用户原来的滚动位置,不仅会让用户感到烦扰或困惑,而且还会损害整体用户体验。 在2012年,Etsy花了很多时间来实现一个无限的滚动界面,他发现滚动出的新界面并没有像分页一样表现出色。尽管购买用户数量大致相同,但用户的参与度却下降了(人们使用搜索的热度下降)。 正如Dmitry Fadeyev指出: “人们想要回到搜索结果列表去查看他们刚刚看到的东西,把这些搜索出的列表和他们在其他地方发现的东西进行比较。”无限滚动不仅打破了这种对比, 它还使用户很难上下移动列表, 尤其是当你在另一刻返回页面时,你会发现页面又回到了顶部, 被迫你再次向下滚动列表, 等待加载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无限滚动界面实际上比分页的要慢。 在将无限滚动加入设计之前,设计师应该权衡无限滚动的优缺点。选择取决于设计的场景以及内容的传递方式。 总的来说,无限滚动对于Twitter / Instagram这样的用户来说是非常有用的,用户在不用寻找任何东西的情况下就会不断获取流动的数据流。   3. 推送通知 你有没有注意到你每天从各种应用程序收到的通知和警告信息的数量? 这其中有多少通知是你真正关心的? 每天,用户都被毫无用处的通知狂轰滥炸,这会让用户从日常活动中分散精力,简直让人太烦了。 令人厌烦的推送通知是人们卸载手机应用程序的首要原因(根据调查数据,占有71%)。 当用户开始使用你的应用程序时,如果你的推送通知给用户带来有效价值,他们是不介意的,这意味着推送有时是有用的,并且非常有趣。令人受激励、感到愉悦的个性化内容是推送有用通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推送通知是一种特权,因为用户对你信任,才允许你直接向其发送消息。但你不得滥用该权限。 设计对用户有用的、相关的、及时的通知是非常重要的。推送通知可以成为企业与用户直接沟通的强大工具,并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传递正确的信息,以促进用户参与。   以上内容由Mockplus团队翻译整理,仅供学习交流,Mockplus是更快更简单的原型设计工具。 原文地址:uxplanet       作者:Nick Babich … 继续阅读

微信有哪些隐藏的细节或逻辑很惊艳?

@goldseng 微信有很多隐藏的细节或逻辑很惊艳,很多人可能都没注意,今天我来给大家盘点下。 微信转账到账时间设置 电信诈骗越来越多了,一些银行的转账也更新成为第二天到账。其实微信也有相同的功能。点击我的钱包 < 支付管理 < 转账到账时间。   文件传输助手 通过文件传输助手实现手机和电脑跨设备文件传输。微信搜索文件传输助手,并将其置顶。如果需要传输图片、文件、链接以及分享红包抢红包,这是一个不错的途径。     消息未读快速查看 群聊有未读消息时候,双击底部tab,可以快速定位到未读消息列表。   删除和拉黑的不同的定义规则 删除好友,是我对你毫无关心的意思;拉黑对方,是我讨厌你的意思。 于是。删除好友以后,所有聊天记录也一并被删除了。 然而拉黑别人,再恢复的时候,聊天记录还是可以恢复的。所以。冷漠比讨厌更让人心寒。   微信转账逻辑遵循现实场景 在现实中,转账是双方的行为。所以微信的这个设计合乎现实场景。你没办法强行给钱别人。   朋友圈权限快速设置 在浏览朋友圈动态时,如果对方的动态你不想看(微商,多链接),可以长按进行快速屏蔽。   置顶公众号文章功能 在浏览公众号文章,阅读到中途,需要返回查看消息,可置顶聊天,方便下次通过微信对话列表直接进去并自动定位到阅读的地方。   静音播放 长按视频可静音播放,避免在公众场合发出视频声音。   摇一摇手势区分男女区别 根据男生和女生在现实中行为的差异,摇一摇的手势不同以示区分。 关于微信的细节还有很多,相信大家都在日常使用发现了不少,这里讲的都是比较典型的。大家没事多观察,相信可以发现更多哦!   作者:goldseng(微信公众号:UEDC)

iPhone X的壁纸居然是这样制作出来的

每当苹果公布新的壁纸,总会有人或者手机厂商去模仿苹果家的壁纸,因为他家的壁纸是真的好看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最新的iPhone8和 iPhone x的壁纸是怎样做出来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个人看来,本次 Iphonex 的壁纸做的细腻程度,技术难度,  颜色的丰富过渡和通透性做的不够。 个人感觉下面有几张画面在这几方面都比他做的要好。 先上一下手机效果吧,批量的制作这种壁纸速度还算快。 下方是一些引用实例 目前我把迷彩渐变分成四个阶段(便于理解,按照难度从高到低) 一档 : 迷彩的虚实 丰富的彩色不规则渐变加上实现造型上虚实的变化。 二档 : 用彩色造型 特点是丰富彩色不规则渐变和造型上虚实的变化。 三档 : 舞动的立体迷彩 特点是丰富彩色不规则渐变和造型上虚实的变化。 四档 : 彩色渐变流 这是属于新一代颜色的realflow,酷炫flow,cool。   看到这里也许有些人会问,这么复杂的渐变是不是很难实现,正是因为解决了这个问题我才会把这套东西拿出来,所以当可以轻松的完成复杂混合渐变以后,新一代的复杂色彩能力跨越了难度门槛就可以让更多人运用并玩出花儿来。替换不同颜色方案非常轻松。   SO 是时候突破扁平渐变的约束,让色彩渐变到达一个新的领域了。 下方开始第一第二部分的教程(第三第四部分过段时间马上更新) 可能看完以上两篇教程有些大神已经知道大概怎么做下阶段复杂的迷彩渐变效果了,但是还需要一个工具辅助,先买个关子,下期奉上。 SO @apple 设计师 准备了一年就是这样的壁纸,我觉得不OK,也许你可以来中国的设计论坛看看 没准可以找到更好的色彩flow。(开玩笑的,把枪放下) 来源:站酷  … 继续阅读

2017 年需要警惕的设计趋势

译者按:本文是源自 Medium上的一篇爆款设计文章(获得了 12.6K 的赞),UI/UX 设计师 – Eleana Gkogka 在文章中,分享了 3 个值得我们警惕的设计趋势,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式。同时,她也告诫我们,不要以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来追逐设计趋势。来 Enjoy 吧! 我们不能通过一本书的封面来评价其内容的好坏,但可以通过一个网站的设计来判断其水准。人们常常习惯在了解产品与网站的功能和实用性之前,基于它们的外观进行评估与判断。虽然,紧跟设计趋势对于保持产品的新鲜度与吸引力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设计趋势真是“灵丹妙药”? 作为设计师,紧随设计趋势的确是我们工作的关键部分,但我们不应该盲目的使用它们。并非每一种设计趋势都是通用、有益或是合适的。即使再好的设计趋势,用错了地儿也会有损用户体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筛选它们,谨慎的使用它们,并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及时的调整。 让我们来看看 2017 年 3 个需要警醒的设计趋势,以及如何更明智的使用它们。   明亮的色彩 众所周知,颜色可以传达情感,也可以在品牌和UI设计中策略性的使用。相比暗色或中性色而言,亮色系更容易吸引注意力,并让我们产生更积极的情绪。明亮、跳跃的颜色总是彰显着有趣、大胆与精力充沛,而柔和的颜色则令人放松,情绪也能更为舒缓。 2017 年是令人兴奋的一年,初创企业与新产品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都在争夺自己的市场地位。色彩是获取人们的注意力,并产生联系的最佳方式,这就是为什么明亮的色彩越来越受欢迎。但物极必反,错误的使用只会有损用户的体验。 警惕: 大面积明亮的色彩页面,或是众多相邻的明亮颜色会使我们的眼睛“流血”。这不仅仅是字面的意思,它们确实会伤害用户的眼睛。当用户感到双眼酸涩疲劳时,他们就会情不自禁的紧闭双目或者转移视线,然而我们又害怕用户会就此流失,于是就会优先使用闪烁的颜色。 那些靠近或是在文字周边的亮色,都会让用户的阅读变得很不愉快,甚至出现无法阅读的状况,因为亮色会反射更多光线。这就好像人们在阅读时,脸却被强光手电照着一样。即使人们设法阅读,但带给他们的体验也是非常糟糕的,而相应的内容也自然不会被用户所重视。   尝试这样做: 利用较大面积的暗色或中性色来平衡亮色; 在细节上使用亮色,用来吸引并引导用户; 在大型的印刷品上使用亮色,作为装饰元素; 用于强调内容或互动的时候,使用亮色。   不要这样做: 避免大面积使用亮色或将其作为主要背景色; 避免在同一个页面或相邻之间使用过多亮色; 不要在主文本之后或附近使用亮色; 不要在带有含义的小区域中使用亮色,例如小图标和导航。   … 继续阅读

取消了 Home 键的 iPhone X,交互方式都有哪些变化?

iPhone X 作为一台全面屏的设备,和上一代的 iPhone 7 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这些区别不仅体现在材质和工业设计上,在界面交互上也有一些差异。iPhone X 的显示屏所能显示的内容和 4.7 英寸的 iPhone 7 一样「宽」(同为 375pt),但在高度方面就比原先多出了 145 pt ,再加上 iPhone X 去掉了最为标志性的 Home 键,这两点直接导致的就是界面的布局和交互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 图 / Apple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在 iPhone X 上都有哪些交互变化。 注:下文中的「iPhone 7」指搭载 iOS 10 的 iPhone 7,「iPhone X」指搭载 iOS 11 的 iPhone X。 Home 键 iPhone … 继续阅读

三分钟搞清iPhone X 设计尺寸和适配

被iPhone X刷了一天屏,到下午实在受不了各种标题写着“iPhone X 适配、指南、设计稿” 内容却是发布会回顾和手机介绍的标题党。索性自己写一篇只针对iPhone X适配的贴子,与适配无关的内容通通不要。 昨夜发布的iPhone 8属于常规升级,屏幕与以往的iPhone6、6S、7系列相同。在昨天发布的新机中,只有iPhone X的分辨率发生了变化,但变化仅限于物理像素层面。在真正决定屏幕内容的逻辑像素层面,新版的iPhone X与过去我们熟知的iPhone 4.7’’、iPhone 5.5’’ 放大模式宽度相同。通俗的说,iPhone X可看做是iPhone 4.7’’ 的加长版。 然而,事情并不是设计图加长这么简单。 过去,我们拿到的手机是方方正正的矩形,所以整个屏幕都可以看做是安全区域Safe Area,而如今由于iPhone X屏幕上的“刘海”以及屏幕四周采用圆角的设计,需要设计师对绘图区域做出调整。苹果给出的安全区域如下: 页面内容不能超出安全区域(Safe Area) 避免将触发交互行为的按钮放在屏幕的底部,人们会在屏幕底端使用手势进入主屏或切换应用。(底部横条是Home键)   页面顶部和底部变化如下: 右上图可以看到为了回避“刘海”和圆角,iPhone X的顶部状态栏和底部菜单栏都进行了增高。 值得注意的是,iPhone X 底部操作栏目进行了细微的放大。除了常见的底部导航栏外,Safari底部操作栏也有放大。   讲完竖屏,再说横屏。 和竖屏一样,横屏的内容也要放置在Safe Area中 避免将触发交互行为的按钮放在屏幕的角落中。人们会在屏幕底端使用手势进入主屏或切换应用。这些系统的全局操作优先于App的操作。如果把功能放在角落里,用户操作起来也很费劲,尽量在用户手指可及区域内设计功能。 最后说下最核心的问题,Safe Area 范围有多大? 下午我比对了官网上所有与iPhone X相关的界面,可以确定,Safe … 继续阅读

刘强东:24小时不回邮件的高管,立刻开除!

刘强东的京东,曾经备受质疑,一方面自营、自建物流的模式不为大家认可,另一方面就是十几万人的公司如何管理。 但是,京东硬是将十几万人管理得井井有条,这十几万人还都成为了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铁军,要知道这十几万人可是上涉及到高技术人才,下涉及到多是农民工的配送员、仓储人员! 秘密就是刘强东的团队管理! 最近,京东内部发布了《京东人事与组织效率铁律十四条》。看着这些曾经十分熟悉的铁律,我思潮澎湃。 我印象最深的是,刘强东曾经说,公司不允许拖拉,对邮件的回复一定要快!即使你出国,也要下了飞机就回复,超过24小时不回邮件的高管,公司立刻开除! 正是这些看似苛刻的铁律,才让十几万的京东人成为铁军,才让京东从默默无闻的小公司迅速崛起,成为比肩BAT的互联网巨头和零售巨头! 让我们一起看看刘强东是如何管理十几万铁军的。 一、价值观第一原则 京东秉承“价值观第一,能力第二”的用人原则,通过能力、业绩和价值观体系量化标准评分,将所有员工分为五类:金子、钢、铁、废铁和铁绣。 1、价值观很好,业绩能力也很好的人,是金子; 2、能力、业绩不错,价值观也不错的人,是钢,大部分员工属于此类; 3、价值观不错,但是能力稍差的,是铁; 4、能力不行,价值观也不行的,是废铁; 5、能力很强,但是价值观不过关的,是铁锈,是要坚决去除的。 公司倡导“80%钢+20%金子”的团队结构,以促进团队的稳定和发展。 二、ABC原则 公司在财权、人权、事权和问责四个方面实行两级决策或追溯制度,即除在审批权限设置中明确规定须经多级审批的事项外,对于管理者一般决策应在其向上两级中解决,如果涉及相应的风险追责(例如贪腐,合规性要求等)也是向上追溯两级。简单说就是按照级别划分,C级汇报B级,B级汇报A级。C级在财务审批、人事管理、日常运营管理等方面提交的审批项A、B两级应做出决策(除非涉及用户体验下降,则必须刘总审批方可执行)。 三、一拖二原则 对于所有加入公司的管理者,公司原则上不鼓励过多引进过去单位的下属(公司特批群体雇佣除外)到其所管辖的部门工作(欢迎推荐到非本人管辖部门),以避免在公司内部产生帮派及小团体文化,降低公司经营管理风险。如有必要,经其所属条线的CXO批准,最多可引进两个人。该原则同样适用于所有内部异动的管理者(组织架构调整引起的除外)。 四、Backup原则 所有总监级及以上管理者入职一年期满时,必须从价值观、业绩、能力和潜力角度找到经人力资源部和A、B两级确认的、至少在三年内可以继任其岗位的候选人。若未达到要求,公司在第二年将不给予该管理者晋升、加薪、股票授予和其他任何附加资源投入(比如领导或承担新业务等)。如果在该管理岗位满两年仍然没有继任者,则该管理者必须离职。 五、No No No原则 对于其他部门、一线员工和客户提出的与被要求人或部门工作职责范围有关的需求,没有事实或数据能够证明他人需求是不正确的,不允许Say No。 对于涉及两个“凡是”的要求, 应认真对待,不允许随意说No。 即“凡是涉及客户体验改进的要求,凡是涉及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要求”。如果针对涉及上述两个“凡是” Say No , 必须报备被要求人的直接上级或部门负责人共同决策,才能Say No , 且相应“Say No”的邮件在发送给要求人的同时,应同时抄送给被要求人上级或部门负责人,该邮件将留存为records, 便于事后回顾和追溯。 公司提倡对管理者放权、授权。当业务出现问题的时候,管理者能在自己权责范围内解决的,可以不向上汇报。但不能刻意隐瞒信息,跟下属说“这事不能让领导知道”。 六、七上八下原则 … 继续阅读

美工和设计师真正的差别究竟在哪?

“做图”的人大致会有两种称呼,一种叫做美工,一种叫做设计师。 用着差不多的软件,在外人甚至很多设计从业者看来工作内容差别不大岗位,有人被称作设计师,有人却天天只能自嘲自己是个美工。 那么,都是做图的,美工和设计师的差别究竟在哪儿? 外人看来,美工是“技术工种”,而设计师属于“创作工种” 在电商,纸媒或是印刷领域里,上下游的工作内容相对固化和流程化,对设计而言可发挥的空间本身就不大。时间久了,美工可以用模块化的方式在固定的时间里产出固定的设计工作。在印刷企业中,很多设计工作者除了需要排版还需要负责打样甚至印刷器械的操控。所以设计在整个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比重不大,自然就从“创作”变成了“工作”。“工”也就寓意成手工或是劳动工作的意思。 为什么很多人会吐槽,朋友找自己可以“随便”做个LOGO呢?因为在他们眼中,你的工作不是创作产生的,而是像其他非灵感类工作一样,“生产”出来的。既然生产出来的,最后出来的又不是“实物”就不存在什么成本,那当然应该是免费的。 知识结构单一,让美工只关注设计好不好看,而不是合不合理 自嘲美工的设计从业者,大多关注的是好看与不好看。 “这个好,因为这个好看。” “那个不好,因为它很丑。” “为什么领导选了那个不好看的,而没选我这个好看的…” 在其眼中,评判设计优劣很重要的一条标准就是好看与不好看。与别人提出自己设计方案的时候,也用好看与否的方式让别人做出选择。但审美本身就没有一条共识性的标准,所以很容易被领导挑战你的设计,很容易被客户“指点”你的作品。 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追求的不仅仅是好看这一层面。通过设计,对目标和结果有什么影响、合理性、易用性和可延续性都是在“好看”之外设计师该去思考和要去凝结在作品中的工作。 哪怕日常设计一个最基本按钮的位置、圆角的弧度、颜色,都会在设计确认之前反复的自我询问,这样做有什么理由?为何圆角的弧度是4而不是8?宽度和高度为何是目前这个尺寸?哪一个更符合大产品体系下的设计原则? 即便没有一个是与非的标准,“这样是否合理”都应该是设计师挂在嘴边最长自检的问题。 设计师定义规则,美工去执行规则 设计的初衷是解决问题。都是设计从业者,一类人在定义规则,一类人在执行规则。广告有调性的定义,产品有规范的定义,设计师会时刻的思考和优化什么样的定义,能够提升效率、能通统一识别性、能协同合作、能保证最小概率的出现错误。 在这样的规则下,另一类人在执行规则,即便是一些banner的设计,他们只做着规则之内的工作,至于为何这样规范,没有思考过,也不知道为何要这样。还有人会说,我做的banner没有规则都是自己说的算啊~但在建立这个banner的尺寸之初就是规则本身呀。   设计师的灵感来源与积累和总结,美工的灵感来源于素材 有些人喜欢积累素材,认为这样做可以为设计提升效率。很多人依靠素材来寻找设计方向,素材品质的好坏决定了他最后出品的好坏。没了网络,没了素材库也就没了思路和灵感,更没有什么创作可言。 设计师在接到需求之初考虑的不是在哪查找素材,而是在思考这个需求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个设计如何执行才能满足这个需求。有些设计师喜欢整理,而且整理是设计师剥离表层干扰的一个基本能力,通过拨开表象,发现问题的本质,再去寻找解决之道。 很多设计从业者,尤其是新手,做设计都是凭着感觉,凭感觉做设计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一个有效之道来保证每次设计的品质。运气好了,或是找到一个好素材,那么能做出80、90分的设计,运气不好,那就不知如何下手。 留心观察下身边的“大神”,看看他们在接到设计之后的思考路径是怎样。是忙着翻素材、找参考还是静下来画画草图,做做需求整理,这可能是美工和设计师遇到问题之后最大的行动差异。   软件思维,还是设计思维 同是看到一件惊艳的作品,美工考虑的是: “卧槽,这么牛逼,这是用什么软件做出来的?” 设计师考虑的是: “卧槽,这么牛逼的想法作者是怎样想到的” 思考的初衷不同,行动的路径也就不同。美工会觉得软件至上,努力学好软件之后就会成为大神。而设计师会尽可能多的去了解优秀作品背后的故事,去了解一切设计和设计之外的临界知识。积累好足够的“思维素材”再去运用到设计工作中去。 我经常听到一些年轻的设计师问我,你会哪些软件,这是个好奇且好学的问题。但软件真不是高阶或是低阶的区分壁垒。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大师们都应该是设计软件的熟练驾驭着。而恰恰相反,软件用的666的大多都是培训机构的培训老师,可能连设计师都算不上。摒弃软件思维吧,产生真正距离的一定是脑,不是手。   看到这里,有人会觉得这篇文章写的有些许的“激烈”,有些不是美工的问题,可能是年轻的问题,是新人必须经历的问题。跨越了年轻和初级,有些人的思维和眼界进阶了,但有些人还停留在上面说到的部分层面里,新手可能从美工进阶到设计,但美工却不一定都是新手。 有句话说的不是很好么: “我有十年工作经验” “不,你只是用一年的经验工作了十年而已。”   作者:大宝大宝 文章出处/作者微信公众号 … 继续阅读

真正麻烦的,不是房价,而是35岁以后你还能干嘛?

真正的麻烦不是房价 我们总在说,哎呀,房价太高了买不起,怎么办,好迷茫、好绝望。 其实中国人有几个是真没房住的?相对于房价来说房租便宜得很,买不起总租得起吧。实在租不起了回老家也总有你能住的房子。 如果单纯只论“住”或只论“房子”,对于现在的中国人来说真不是个问题。 真正的问题是:当你不再年轻了,你还能做什么? 职场35岁现象 不管你是否承认,你都必须重视“35岁现象”。很多企业在招人时,明确规定年龄在35岁以下。如果你的年龄到了35岁却还在通过招聘网站投递简历不断跳槽,你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 今年传闻华为裁掉了一大批34以上的老员工,引起职场族尤其是一线城市的白领们大恐慌。 在华为那种狼窝里能熬到34岁的人尚且如此,我们这些还没修炼成狼就已人到中年的人该怎么办? 不管是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还是私企招聘,多数都会注明“35岁以下”,一些中小企业甚至要求30岁以下。那么35岁以上的体制外人都去哪了? 我几年前开始就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当然也没想出个结果。或许会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说:如果你工作了十几年还没有掌握一些让自己不可替代的能力,被淘汰就是活该。这话听起来正确得像真理一样,我只希望说这话的人自己到了35岁的时候真的能够成为无法被年轻人代替的人。 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不可代替?有肯定是有的,但绝大多数人所从事的工作真不需要十年的经验积累。如果你做的事情年轻人能做到80%甚至只是60%,而他要的薪水只有你的一半不到,你觉得老板会怎么选择? 人到中年,身体机能开始退化了,你怎么跟那些二十来岁的毛头小伙子拼加班拼熬夜?就算你身体是铁打的,你要不要照顾家庭?要不要陪伴孩子?大家同在一个公司,人家加班你不加班,老板看了会怎么想?换了你是老板你会怎么想?你会仅仅因为同情或旧情而允许一个工作量比别人少拿钱还比别人多的人存在吗? 其实代入NBA的情况就明白了,奥尼尔、邓肯、加内特、司机、科比等超巨能打到40岁左右自己不想打了才退休,而绝大多数普通球员不到35岁就打不上球了。三十二三岁以后即使还能拿到合同的一般都是低薪老将合同,像科比司机那样职业末年还能拿高薪的,那是人家之前为球队贡献了太多,这样的人在整个联盟能有几个? 下面再看看我身边的例子: 30多岁就当总经理 却感叹没事业 我老婆刚毕业的时候,去了一家十几个人的润滑油销售公司做文员。 那家公司是一家港资公司的子公司,总经理30多岁,一个月工资加销售提成大概有一万多块,在2006年的广州,在当时的我们看来是非常令人羡慕的高薪。 总经理的生活确实也过得不错,有房有车还有闲钱弄点收藏,但我老婆(那时还是女朋友)说他有时会在公司闲聊时感叹没有事业。女友当时毕竟年轻,说X总您明明是事业有成啊怎么会没有事业? 那总说:男人得自己创业,才算是有自己的事业。当时我们都不理解这话,后来人过三十以后,慢慢地发现,自己所在的公司里真的没有“老”员工了,自己的同学朋友也一个个不再打工了。至于当初女友公司的那个X总,在大约2009年的时候,公司解散,他得到了十几万的赔偿,后来也不知道做什么去了。 我的两个老上司: 40多岁,先后辞职创业 这样的现象绝非个例,且让我一个个数来: 我二十六七岁的时候,在一家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品牌部混着。第一任部门经理是我所亲见过的最多才多艺的人,这位老哥精通摄影、书法、围棋、国际象棋、平面设计、网页制作、咖啡调制、古籍文献,文字功底深厚,文言和古体诗词都写得有模有样(能让我觉得有模有样的,可不是所谓高考文言作文那种水平)。 此人思维缜密,智商很高,有次一个同事在网上做了套智商测试题,在群里发给我们,几个人里就以他得分最高。某次上面某大领导不知发什么神经一时兴起交代要写个行业分析报告,他不到一个星期就交出一份洋洋洒洒四万多字节的WORD,我不信邪逐段复制去百度谷歌,发现竟然真是原创。 然后对理论物理也颇有研究(当然是业余意义上的),发现上帝粒子的那次,他半夜全程看直播,还即兴填词一阙。此人的工作态度更是令我汗颜,自称跟老婆孩子约法三章上班时间没有紧急事件不准打他电话,平时随便一个小破活动都如临大敌再三排练,所有文字材料的遣词用句要求简直比人民日报社论还严格,一篇例行公事的豆腐块都要一校二校三校。 这位老哥走后,空降的部门领导和他同龄,但风格截然不同。 新来的老哥对什么经史子集琴棋书画一窍不通,胜在路子野气魄大,能跟各路老板、媒体人、广告人之类谈笑风生,曾操盘过某跟曼联队有关的颇有影响的热门事件,在业内也算有点知名度。 这两位老哥进公司的时候都是40岁左右,加起来做了两年,先后离开。 前一任回老家开了个咖啡馆,后一任确实路子野,玩起了创业,这四年来我所知道的他已经搞了四个项目,前三个都失败了,目前这个也没看出来有啥成功的苗头。要说眼光和嗅觉他确实不错,13年搞手游,14年搞在线教育,都是所谓风口上的行业。但即使再怎么在风口上的行业,照样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35岁后, 白领们都去哪儿了? 后来我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小主管,下面有两个员工,其中一个近四十岁,是负责跑市场商务合作的,一看就是那种职场老油条,精明滑头,态度谦和谨慎,我对他也很客气。 后来得知他在南山区(深圳房价最高的区)有两套房,不由肃然起敬。后来我们先后离开了那家公司,接下来两年里听说他又换了几次工作,终于不再打工,跟我说养老去了。他是早早享受到房价红利完成了资本积累的人,说养老是真有养老的条件。而现在那些连房都买不起的人,以后怎么养老? 我同学,建筑设计专业的,自称中国每个大城市都有他设计的房子,三年前混到税前街薪的水平,辞职,和老婆开了家卖玉石的店,生意不错,说能跟得上深圳房价的涨幅。 我同学,市政设计专业的,毕业后一路颇顺,是同学中第一个在一线买房的人。去年底辞职,自己在家乡那个五线小城市开了个小公司,目前尚未打开局面。 我同学,在地产营销圈内混得风生水起,几年就做到了深圳某知名开发商的总监级职位。后来辞职创业,一直在朋友圈发他的创业内容,最近一条我有印象的是过年前发了一条说今年暂时不发资金,送给团队一副对联鼓励一下,对联的内容无非是鸡汤鸡血一类。 太多太多这样的例子,总结起来,在我的小学中学大学同学中,如今还在私企打工的,已经是少数派。当年我们大学毕业时,想的都是找个好工作,觉得上班挣钱做白领是理所当然的事。如今只过去十年,已经没几个所谓的白领了。他们都去哪了? 在中国,一直都是大众创业,不管你是开个小点还是摆个小摊,不需要谁来提倡,到35岁或者更早一些时候,你就会发现,真的没法再打工了,就算自己还想打工也没人要了。 … 继续阅读